• 金年会·(jinnian)金字招牌,信誉至上

    首页 > 智慧水利 > 业务动态

    暴雨洪灾来袭 我国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备受考验

    2015/1/8 8:44:14

           7月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刚刚进入主汛期,便遭遇了暴雨洪涝灾害的袭击,北京、天津、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多省市遭遇洪灾,北京更是遭遇了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截止记者发稿,灾害已造成77人死亡,数万群众被转移,生命和财产损失严重,充分暴露出我国面临重大自然灾害时防御防灾能力仍然处于较为薄弱的现状。

     

           目前,防洪抗灾工作已引发了全国人民和的关注及深刻反思。各省市纷纷组织召开防汛抗灾紧急会议,将防汛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相关部门落实责任,将各项防御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安全度汛。

     

    今年主汛期各地降水偏多防汛形势严峻

           在6月底至7月初,我国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8省市就遭受了暴雨洪涝灾害。据来自国家防总的信息显示,今年汛期全国多雨区范围较去年明显偏大,区域性强降水过程较常年偏多,洪涝灾害可能重于去年,不排除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

     

           7月21日午后至22日凌晨,北京市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强降雨持续近16小时。相关数据显示,本次降雨总量之多历史罕见。城市内涝严重,多日的降雨导致很多地方土壤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很可能造成山洪、泥石流的发生。并且如果降水落在山区,或者落在已经出现过大量降水的区域,更容易形成雨水汇流,从而引发地质灾害。

     

           除各省紧急部署外,长江、珠江、淮海等流域同样面临防洪压力,“今年长江流域汛情来得早,来得猛,防汛形势严峻,”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吴道喜说。在淮海流域,今年夏季黄淮东北部降水偏多二至五成,国家防办副主任提出淮海流域也要提高警惕做好时刻进行防洪救灾的各项准备。今年严峻的防汛形式,让我们对洪涝灾害来临时各环节的应对能力,各项防御措施是否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提出了重大考验。

     

    多项政策推动建设山洪防御体系

           受特殊的气候、地理环境以及极端灾害性天气等共同影响,再加上我国山丘面积大,群众居住分散,灾害监测预警能力落后等原因,易遭到山洪灾害袭击,我国山洪灾害已成为中国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灾种。山洪灾害形成具备比较明显的特征,来势凶猛,瞬间成灾。其次就是局地性强、破坏性强,暴雨无规律可循,往往难以预测,最后就是应急队伍难以施救,特别是在一些山村,小村落一旦出现灾情,根本就没有时间和机会抢险救援。据不完全统计,90年代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因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超过1000人,年均经济损失在400亿元以上。近年我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大力推动国家山洪灾害防御的建设。在2006年水利部启动了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建设,为了加快实施,2010年11月由水利部牵头联合多部门启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初步建成覆盖全国1836个县级山洪灾害防治区的非工程措施体系,全面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最大程度地减轻人员伤亡。同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的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必须加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结合,全面完成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担重任被誉为“生命保护伞”

           在山洪灾害防治中,避免山洪灾害有两种办法:一是治,采用修水库,建堤防等工程措施;二是防,在灾害即将发生前及时撤离人员,减少山洪灾害带来的损失,也就是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水库和堤防仍然是防汛的关键,目前我国已建成江河堤防近30万公里,水库8.78万座、总库容7162亿立方米,重点蓄滞洪区94处,防汛能力大大提升。然而防灾先于救灾,对于山洪灾害我们的应对措施不仅仅要有“大手笔”,更要有“细致活”。

     

           在山洪来临之前,通过分布在各水库、渠道、流域等各个站点的雨水情监测站实时监测水位,雨量等数据信息,县级山洪灾害预警平台随时掌握各个乡镇的降雨情况,当监控到暴雨预警,预警平台可以及时将预警短信发送到各防汛责任人,起到警醒和指导作用,缩短动员时间,同时预警信息也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广播等方式通知灾区老百姓及时撤离,大大减少损失,目前我国已建成的山洪预警体系已经在各省防汛防灾中发挥作用,据国家防总获悉,去年2011年全国因山洪灾害死亡413人、失踪121人,与1990年以来均值相比偏少近8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已经成为山洪灾害防御的尖兵耳目,被广大防汛基层干部群众誉为“生命保护伞”。

     

    各地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水平不齐

           今年5月定西岷县发生特大冰雹山洪灾害,受灾严重,而在此次灾害中,雹洪灾害发生前2小时左右,当地气象部门才发出岷县可能降暴雨的天气预报。这足以暴露出我国部分地区防灾基础设施不健全,预警机制不完善,预警时间长,信息发布不及时的问题,其付出的沉重的生命代价,引发人们的深思。

     

           目前全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进度层次不齐,有的省份预警体系基本完成全省县的全面覆盖,系统投入运行已经发挥效果,部分省份出现资金筹措不力,项目进度监管不足、系统设备质量不到位等等问题。经过2年努力,现在绝大多数省份已完成二期项目招投标工作和建设实施,目前处在验收阶段,少数省份已经开始三期招投标工作。国内建设已经投入使用的江西、甘肃等省份的非工程项目在去年汛期初步发挥作用,防洪减灾成效显著。如何保证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真正发挥灾害防御作用?

     

           记者通过推荐采访了深圳市金年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项目总工王序,他说,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必须要保证做到监测有力,传输及时,预警有效。能够准确预测山洪,及时启动防御预案,多部门联动起来有序地组织危险区群众安全转移。另外预警信息是否及时获取和发布,是否准确到达,是否有漏报错报都极大影响到整个防御体系的有效性。而预警设备又是整个预警系统的关键,它安装山区村庄的各个角落,承担着准确及时接受预警平台发来的指令,以最快速度采取GPRS数据、手机、短信、广播多种通信方式将预警信息发布到灾区百姓的作用,直接替代靠人工穿街走巷的呐喊、敲锣、手动报警器等传统预警方式。


    广播预警要做到防御山洪底气足

           7月份进入主汛期,

    友情链接: